betvlctor伟德在线登录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硕士生导师 >> 风景园林 >> 正文

霍艳虹/Huo Yanhong

2025年06月13日 09:06  点击:[]

姓名(中文/汉语拼音)

霍艳虹/HUOYANHONG                

9ACC7


职称

副教授

年龄

44

所在学院(系、所)

建筑学院

通讯地址

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6号,300384

电子信箱

huor2000@126.com

联系方式

022-23085073

主要研究方向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津派园林历史与理论,数字人文与文化景观

主要学历

2013.09- 2017.06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风景园林学  博士

2006.09- 2009.03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风景园林    硕士

2000.09- 2004.06   河北农业大学      园林        学士

主要学术经历

2024.09 -2025.07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访问学者

2021.01-至今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

2020.09 -2020.12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          讲师

2017.06 -2020.08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学    博士后

2008.07 -2013.07   华北理工大学   讲师

2004.07 -2008.07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  规划设计师  

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课程:风景园林导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4)、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利用

研究生课程:文化景观遗产研究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主要学术兼职

1.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古建园林分会 理事

2.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会员

3.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委员会 委员

4.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委员

5.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会员

6. 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 委员/智库专家

7.《景观设计》期刊编委、审稿专家

8. 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主要学术成就、奖励及荣誉

【学术成就/奖励】

1. 第十六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 第十一届“钱学森杯”城市学金奖提名奖;

3. 教育部2019年度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园林景观二等奖;

4. 2019年天津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5. 首届(2024)园林景观设计行业杰出青年获得者

【竞赛获奖(指导教师)】

1. 李发明、霍艳虹,天津市乡村振兴创新创意创业大赛,三等奖,2024.10;

2. 霍艳虹、李源,第12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二等奖,2024.08;

3. 霍艳虹、李发明,首届“海悦杯”盐田应用场景计时赛(国赛),二等奖,2024.05;

4. 李发明、霍艳虹,首届“海悦杯”盐田应用场景计时赛(国赛),二等奖,2024.05;

5. 李发明、霍艳虹,首届“海悦杯”盐田应用场景计时赛(国赛),二等奖,2024.05;

6. 李发明、霍艳虹,首届“海悦杯”盐田应用场景计时赛(国赛),三等奖,2024.05;

7. 霍艳虹,2023年天津市第十六届天津大学生工业与艺术设计竞赛,三等奖,2023.10

8. 霍艳虹,第11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三等奖,2023.08

9. 魏冬雪、霍艳虹,第十七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天津市三等奖,2023.07

主要科研项目及角色

【在研项目】

1.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GL24-012,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天津运河文化遗产阐释方法与展示路径研究,在研,主持;

2.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津派文化研究专项,TJJW04-01,天津中心城区历史名园时空演进机制及数字活化路径研究,在研,主持;

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ZDA193,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数字化技术研究,核心成员;

4.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1ZD01,中国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当代表达研究,主要参与

5. 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A22039,大运河(天津段)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第一参与;

6.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GL21-018,文旅融合情景下大运河建筑遗产文化谱系构建及其关联资源整合研究,第一参与;

7.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2YJAZH042,文旅融合下京杭大运河建筑文化遗产谱系构建及其关联资源整合模式研究,第一参与。

8.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一般项目,2024SK058,文化韧性视角下的天津运河文化遗产“焕活”机制与路径研究,在研,参与;

9.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24SK057,基于多源数据的大运河天津段滨水绿地文化服务价值识别与感知评价,在研,参与;

10.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22SK088,基于冬夏热舒适阈值的天津海河滨水休憩空间优化策略研究,在研,参与。

【完成项目】

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7M621072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2017.10-2019.05,主持;

2.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9YJCZH063,大运河水文化系统发生分析及文化遗产保护研究,2019.01-2024.09,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8331,基于空间形态定量研究的京杭大运河景观遗产保护研究,2013.01-2016.12,参与;

4. 天津市红桥区“十四五”规划编制项目,2019.07-2019.12,参与;

5. 大运河数字博物馆,科研平台,主要运营负责人;

6. 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14140204a,品牌策略下的唐山市城市旅游形象优化研究,2014.01-2015.12,主持。

代表性论文/论著及检索情况

【出版著作与教材】
1.《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2019.09

2.《园林景观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09

【发表论文】

1. 魏冬雪、李贞贞、霍艳虹,滨河空间冬夏热舒适评价研究——以海河天津市中心城区段为例,景观设计,2025,23(01):8-12.

2. 李发明、杨凯婷、霍艳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生态敏感性分析及保护策略研究,景观设计,2024,(05):14-17.

3. 霍艳虹、姜文婧、李发明,天津市吕官屯村生态敏感性分析及生态建设策略研究,景观设计,2024,(04):12-15.

4. 城市运河文化景观的公众意向感知——以扬州为例,风景园林,2023302):89-96

5. 明清“士商互动”对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影响,古建园林技术,2021155:57-62

6. 世界遗产运河保护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21(08)53-58+65

7.《平山堂图志》——清代扬州山水版刻图像中的风景与文化价值研究,国画家,2021, 4(02):65-66;

8.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公园环境安全评价研究,风景园林,20203):80-85

9. 清乾隆时期扬州倚虹园景观复原考析——扬州湖上园林与地方文化空间,风景园林,2020,2712):115-120;

10. 明清“士商互动”对岭南私家园林风格的影响,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454-460;

11. 基于LID理念的校园水系景观规划探讨——以华北理工大学新校区为例,建筑节能,2017,45(1):102-106;

12. 京杭大运河“文化基因”的提取与传承路径理论探析,建筑与文化,2017,155(2):59-62;

13. 明清佛山园林考,风景园林,2016(6):24-29;

14. 山水有清音:论魏晋水文化审美意识的形成,建筑与文化,2016,142(1):218-220;

15. 浅析圆明园“遗址”的“残缺美”,现代园艺,2016(8):164-165;

16. 浅析园林景观中的低碳理念,现代园艺,2016(9):103-104;

17. 借世园会之力提升唐山城市旅游形象研究,旅游纵览,2016(10):136;

18. 浅析我国北方家庭阳台绿化特点北方园艺2011(8):149-120;

19. 历史街区中新建筑的植入——以河北路314号为例城市2011(4):57-62;

20. 浅谈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倾向北方园艺2010(7):125-127;

21. 浅谈居住区景观的自然与人性化设计河北林业科技2010(4):81-82;

22. 小城镇街道空间设计浅析——以天津王口镇改造规划为例,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9-91。

【其他成果】

1. 软件著作权,大运河“文化基因”可视化查询系统;

2. 软件著作权,城市绿地系统环境设计预防犯罪虚拟仿真学习平台

上一条:吴琛/Wu Chen 下一条:孟瑾/Meng Jin

关闭